2018年1月30-31日,在全国农技中心的组织下,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9省(区)农技推广部门代表20余人,来我省考察多年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情况。
以下内容转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网站“全国农技推广网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多年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
考察活动
发布日期:2018年2月4日 来源:粮食作物技术处 作者:
2018年1月30-31日,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9省(区)农技推广部门代表20余人,赴云南省考察多年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情况。代表们观摩了禄丰县彩云镇多年生稻冬季稻桩保护、间套蚕豆和豌豆等试验示范现场,总结交流了2017年多年生稻试验示范情况,研究部署了2018年多年生稻生产技术试验任务。710公海线路检测副校长张克勤参加了考察活动。
多年生稻突破了传统稻作方式,是实现稻作轻简化生产、推动种植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途径。近年来,我中心坚持试验先行、稳步推进的原则,组织农技部门积极开展多年生稻多点试验工作,2017年取得了明显进展。品种选育有亮点,新育成多年生稻品系1个,生育期缩短20多天,更加符合生产需求;配套技术有进展,初步探明了不同生态区的播期播量、水肥管理、病虫防控、杂草防治等技术措施;模式集成有探索,开展了与蚕豆、豌豆等间套作模式集成,提高了种植综合效益;试验示范有突破,云南省在9个州(市)的16个县(市、区)建立示范点,总示范面积达到1020亩。
当前生产中还存在品种类型不够丰富、机理研究不够深化、配套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,下一步应重点做好“四个强化”。一是强化品种选育和机理研究。加强协作攻关,品种选育上突出优质、多抗、高产、广适“四性”统一。建立长期定位试验点,摸清年际间茎蘖消长、产量变化、病虫害发生、土壤生态等规律。二是强化技术配套和模式创新。依托多年生稻协作组,在品种本地化多元化、配套技术标准化机械化上下功夫,争取尽快总结集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技术模式。三是强化点上试验和面上示范。各地要保持试验地点不变,明确责任人,细化试验方案,做好数据记载和试验总结。技术相对成熟的地区,可择机开展小范围的示范工作。四是强化技术交流和宣传引导。在生长关键季节,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活动,及时发现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解决对策。试验点要树立标牌,加强宣传,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。